6月17日,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丹东市)师生400余人来到我校研学,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依次走进《战争与和平——大连旅顺近现代史国家记忆展览馆》。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讲解员们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历史教育课。
活动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芦治莹以铿锵有力的开场白拉开序幕。他简要介绍了展览馆的历史意义:“旅顺口是近代中国沧桑历史的缩影,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文字都刻着民族的伤痛与觉醒。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参观,感悟和平的珍贵,汲取爱国奋斗的力量。”他的发言点燃了现场的氛围,同学们凝神静听,对接下来的讲解充满期待。

在志愿者引导下,展馆讲解员杨以勒带领学生们步入展馆。从甲午战争的悲壮到日俄战争的屈辱,从旅顺大屠杀的惨痛到抗战胜利的曙光,杨以勒以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史料,将那段交织着血泪与抗争的历史娓娓道来。透过展柜中的老照片、书籍和实物,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过去苦难的痛惜,也有对先辈们不屈抗争精神的敬仰。

活动的尾声,马克思主义学院邵帅同学以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将气氛推向高潮。清澈的歌声回荡在展馆中,学生们自发跟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这首歌曲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邵帅深情的演绎,仿佛将学生们带入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在歌声中,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自编自导的爱国主题微电影《战争与和平——七子之歌奏响爱国强音》。这部微电影以独特的视角、精彩的剧情,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影片以旅顺历史为背景,通过青年学子的视角诠释“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深刻内涵。片中一幕幕感人场景引发共鸣, 学生们被深深吸引,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段历史。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心雕琢,不仅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貌,更融入了现代青年的思考与感悟。角色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畏精神,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活动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但那份对历史的铭记和对祖国的热爱,却将永远镌刻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本次研学活动通过“讲、唱、观”等多种形式,使历史焕发生机,让爱国情怀激情燃烧。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的教师感慨道:“这堪称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孩子们在沉浸中深入思考,在感动中茁壮成长。”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探索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确保红色薪火代代相传。此次活动的圆满举办,不仅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培育具备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基石。未来,学院还将继续举办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悟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