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外国语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学第一课”

发布日期:2020-09-24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9月14—18日的秋季开学第一周,1万多大外学子带着离开学校8个多月后的渴望和欣喜,走进他们熟悉和想往的课堂,迎来了思政开学第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使命,精神饱满,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紧密联系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典型事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入情入理地讲清楚中国为什么能取得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为什么能创造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伟大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刘昱老师,用“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的抗疫精神进行课程导入,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证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是在中国人民的伟大抗疫斗争中,在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而成的,是在无数个“天使白”“环卫黄”“志愿红”的抗疫勇士的誓言和行动中凝练概括的。刘昱老师重点阐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抗疫斗争中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伟大的抗疫精神极大丰富了中国精神的谱系,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13AF4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张艳宏老师的课堂上,她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结合长达8个多月的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对表现出来的抗疫精神进行概括。在学生们踊跃的发言之后,她将学生总结的主要观点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十字”抗疫精神进行比较,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伟大的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运用群众史观、人民主体价值观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她以“生命至上”为例,强调这种精神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

13C1A

青年教师浦家滢在导课时开宗明义的讲到,在过去8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一次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我们能够取得这样成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秉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关键时刻看担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致力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呵护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立场,中国行动深深打动了世界。

AE6B

青年教师李娜从疫情的特点讲起,她说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抗疫期间个别学生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她梳理了人类历史上曾发生的疫情,提出隔离是最直接有效的抗疫方法。同时通过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应对疫情的不同方式及出现的不同结果,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我们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抗疫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我们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且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智慧和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一个讲信义、重情义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

A96B

张景波老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同学生们一起讨论伟大的抗疫精神产生的社会实践基础。他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切入,讲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来自于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伟大实践,而且是无数个抗疫勇士的抗疫斗争的精神淬炼。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C322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王丹老师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这样2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只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就能够取得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作为抗击疫情的一份子00后的大学生,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推动复工复学中应该做些什么?学生们就此对中国取得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及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后王丹老师又用详实的资料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十四亿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抗击新冠疫情中铸就的伟大的抗疫精神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她坚信中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取得抗击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王丹老师的讲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及其责任感、使命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奋进的脚步与国家发展的脉搏、民族复兴的进程同频共振,同学们为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而骄傲,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11E23

青年教师赵晓娜在阐释伟大的抗疫精神的重大意义时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从来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历史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中华民族必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B7A4

青年教师冯茹与同学们在第一课的课堂上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她从实践视角,用平凡英雄的典型事例和故事,向大学生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同学们就当前国际疫情形势、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我国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作为青年一代如何担负责任等问题积极发言、深入探讨。通过冯茹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有党的坚强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我们一定会克服未来发展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最终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FB73 

青年教师张雷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内容为切入点,讲述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虽然多灾多难,但是从未被任何困难击垮。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人民在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考验面前万众一心、不畏艰难。伟大的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面对疫情肆虐,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他声情并茂的讲授,深深触动同学们的情感和心灵。

1AC5C

离开时寒冬腊月,归来时秋意渐浓。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王建敏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开讲“思政第一课”,她依据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特点,围绕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历史讲起,着重讲述过去8个多月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从历史视角说明中华民族虽然经历过很多磨难,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被压垮过,因为我们有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我们会从历史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磨难中走向伟大复兴。

E8AF 

青年教师张亮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艰辛历程,就抗疫英雄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讨论。他满怀激情地讲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为抗击外敌入侵而付出宝贵生命的民族英雄,在和平年代凡人英雄更加值得称颂。是他们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没有退缩没有犹豫,挺身而出、主动请战,选择勇敢地战斗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压力,为患者撑起守护健康的“保护伞”,为公众筑起保护健康的“防护墙”,用行动担当起无私奉献、医者仁心的崇高使命,诠释了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无私无畏、忘我拼搏的崇高品格,抒写了不平凡的英雄事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11C18 

青年教师顾延欣从近代中国人民抗击东北鼠疫斗争讲起,强调中华民族在磨难中奋起的秉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得到全力庇佑。“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他通过列举武汉抗疫斗争中十多名医护人员精心救护几十天,耗资近一百五十万元,最终挽回七十岁老人生命的一组数据,深刻阐释了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11BCE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秋季“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按照学校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生复学复课工作的部署,9月初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召开了全院教职工会议和教研室主任会议,对上好思政开学第一课作了具体安排。各教研室结合讲授课程特点,进行集体备课、讨论研究,选择确定“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全体思政课教师精心准备,振奋精神,发挥思政课不可替代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讲好“开学第一课”,以实际行动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

10B6F

地址: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6号 邮编:116044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大连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