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在励行楼110会议室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文章座谈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桂泉主持。在座谈会上,思政课教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联系发挥思政课不可替代作用,讲好立德树人关键教学实践依次作了交流发言。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杨冬就“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进行主题发言。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是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的角度来看待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战略意义。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思政课教师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依据和重要指导。接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王建敏以“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学形式”为题进行交流。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的重要论述,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改革探讨了课堂研讨、实践展示等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青年教师张雷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出发,解读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担当。他谈到,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既要有荣誉感又要有危机感,从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各方面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提升人格修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青年教师浦家滢结合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谈了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她表示,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一定要真正落实“六要”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从自身做起,课上课下一致,线上线下一致,力争做一名深受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政课教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滕立新老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六要”的素养要求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她特别强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理论视野、历史视野,更要有实践视野。教师只有经常深入社会实践、社会生活,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事物,明辨是非。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赵晓娜结合思政课教学着重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学习体会。她提出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多样是统一中的多样,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要针对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学科背景,在思政课教学中采取“分众化”“分层化”的教学形式,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张艳宏结合思政课改革创新就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政治性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性,学理性主要表现在学术性,思政课是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政治引领功能。同时还要坚持学理性,用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学理性引导学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董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肯定,提出了对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设想。她相信随着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配齐建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讲的越来越好,我们一定会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
最后,院长王桂泉教授从主题突出、视角多维、联系实际三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座谈会的特点。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全院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文章的重大意义,并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好,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张艳宏 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