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云端微党课系列活动第九期开播啦!

发布日期:2022-09-0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院举办“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云端微党课”系列活动,通过“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歌曲传唱”、“理论热点阐释”、“微视频展播”、“微课程讲授”等主题板块,带你听党课、悟思想,学百年党史、望未来之路。

    在第九期中,我们有幸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亮为大家分享一位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华民族“千古功臣”的历史人物—张学良。

     张学良生于1901年6月4日,字汉卿,辽宁省海城县人。他自幼在家庭私塾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英文和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的同时,他又广泛地接触了欧美文化。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加上亲眼所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罪恶行径,张学良很早就萌发了反帝爱国的思想。早在1915年,他就立誓“为国家作事”,“本个人之良心,尽个人之能力,努力救中国”。正是从那时候起,张学良便以一个爱国者的形象步入中国社会,并为之矢志不渝。

    1928年6月,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遭日本帝国主义的暗害,张学良执掌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不顾日方的威逼和利诱,毅然通电全国,宣告东北易帜,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将东北分裂出中国版图的野心。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壮举。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经济侵略,他极力主张发展民族工业,制定了一整套发展东北地区工业、农业、能源、交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规划。先后修建自己的铁路,敢与日本人的南满铁路并驾齐驱;在葫芦岛修建了中国人自己的码头,与日本人建的旅顺港码头相对抗;他还主持修建了飞机场,并亲自驾驶了我国航空史上的第一架民用客机。张学良在东北经济建设上的重大举措,有力地扼制了日本的经济入侵。

  经济建设离不开人才。面对东北地区文化落后、人才缺失的现状,张学良制定了庞大的教育发展计划,决定在东北各地建立新民小学,同泽中学,并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调拨经费,增加教育开支。与此同时,张学良还捐出他个人财产兴办学校。此外,由他捐资兴建的一批新民小学和同泽中学先后在东北各地成立。

      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后,为东北大学确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促成国家现代化”。张学良关于“国家现代化”的概念的提出,在我国近代史上是比较早的。

17D8D4

   1936年,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经过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但是,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立场。张学良以民族利益为重,一方面为红军送去大量军需物资,一方面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多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为逼蒋抗日,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一举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对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扭转的枢纽”。周恩来总理称赞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16C0C9

     回首张学良百年生涯,从东北易帜到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特别是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些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无不闪烁爱国主义的光芒。

地址: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6号 邮编:116044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大连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