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期中,我们有幸推出一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纪颖负责与讲授,张正宜、苗柏卉参与策划的云端微党课作品《重温知青岁月,担当时代重任》,带领大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从中感悟其思想伟力,并结合古今中外青年人在奋斗中出彩的事例、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以及总书记对青年朋友的寄语,呼吁青年大学生担当时代重任,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该部作品曾获辽宁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校内选拔赛二等奖。
首先,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1969年1月,不满十六岁的习近平抵达梁家河大队,开始了为期7年的知青岁月;1973年首次以干部身份参加赵家河大队的“整队”工作,半年后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回到梁家河;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1975年十月被推荐至清华大学读书。作为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插队的陕北是全国知青中去的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更是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知青之一。
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感悟青年习近平的思想伟力,为实现中国梦注人青春能量呢?第一,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青年习近平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梁家河,却以扎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勇过四关。第二,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青年习近平的个人的理想从不脱离国家和人民的需求。挖深水井、办铁业社、办代销店、办缝纫社。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该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正如孙中山先生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第三,自觉躬身实践,知行合一。漫长征途需要一步一步走,实现理想需要一点一滴奋斗。在梁家河的七年,习近平种地、打坝、拉煤、挑粪,在陕北乡亲们眼里,习近平就是贫下中农的好书记,是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打拼的“好后生”。这也告诉我们脚踏实地与力争上游并不矛盾。
疫情爆发后,大学生中有人穿上防护服冲上一线,有人报名志愿者默默奉献,作者纪颖也利用假期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和家乡建设中。我们明白:“不要等着用最好的时代成就最好的我们,要用更好的我们成就更好的时代。”这展现了大学生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我们正青春,奋斗正当时!
同学们,在青春时期学习的知识、做的事情,就像总书记的青春时期一样,是为日后人生打基础、做积淀的。希望我们都能在青春中探索到人生价值,共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用使命担当献礼党的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