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在学生党支部广泛开展“行走的党课”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利用生源地优势,走进革命老区、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感受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足迹、分享青春感悟,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牢记初心使命,激发奋进力量。
大家好,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学生郭笑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云游辽宁省沈阳市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走进了那段中国人永志不忘的屈辱与抗争史。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八十八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便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的侵华战争。东北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九一八这一天起,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一件件灭绝人寰的惨案,犯下了一个个令全人类至今还毛骨悚然的罪行。从这一天起,华夏儿女经受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整个中华大地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凌辱。但侵略者的残暴引发的不是屈从而是仇恨,同志的鲜血唤起的不是消沉而是越发坚定的斗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白桦林海里,莽莽雪原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战士们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而传奇的名字代表了用鲜血写成的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在最恶劣的条件,最艰苦的斗争,白山黑水间,东北抗战烈士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在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可歌可泣的诗篇。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应当更加怀念先烈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始终坚信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便能够战胜一切!
灾难和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灾难和耻辱中获取教训。面对88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绝不可忘却。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殆,奋发图强。惟有人人不殆,才有举国不殆;惟有举国不殆,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今天我们云游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就是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坚定意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决不让悲剧重演。中华儿女要永远记得:铭记历史,勿忘国耻。